白蚁是一类较原始的昆虫,属于昆虫纲中的等翅目。由2231个生活种和60个化学种组成。欧洲、亚洲、非洲、美洲和澳洲都有白蚁分布。在接近赤道的地区白蚁种类多,密度大,但是,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。
据2000年《中国动物志》昆虫纲17卷等翅目一书中统计,我国白蚁种类为476种。在我国除新疆、内蒙古、宁夏、青海、吉林、黑龙江等省(自治区)至今未发现白蚁外,其余各省、市、自治区都有白蚁分布。分布最北为辽宁省的丹东市和大连市,最南为海南省的西、南、中沙群岛,东自台湾,西至西藏。
一、 常见危害种类
白蚁常见种类有:台湾乳白蚁、黄胸散白蚁、黑胸散白蚁、黑翅土白蚁、黄翅大白蚁、截头砂白蚁和铲头砂白蚁,其兵蚁形态、危害特点、分飞期和分布范围详见下表
种类 |
兵蚁形态 |
危害特征 |
分飞期 |
分布 |
台湾乳白蚁 |
头部卵圆形,额部具明显的额腺孔,受扰时分泌乳状液体,额孔每侧具2根短毛,头部淡黄褐色 |
木材被蛀后,外表似完好,内部多成条形沟状。巢较大,有主、副巢之分,筑于室内外地上或地下、受害物中,或树干和树根下。高层建筑物有潮湿处,亦可筑巢 |
4-6月大雨前后或闷热的傍晚分飞 |
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广西等地 |
黑胸散白蚁 |
头部近长方形,两侧仅后部略宽,上颚粗壮“S”形,上唇近三角形,顶端钝 |
群体相对较小,危害部位多为门框、窗框和楼板等 |
4-6月间,中午前后分飞 |
广布于中国北京以南诸省 |
黄胸散白蚁 |
头部长方形,较短,两侧近平行,向后稍扩,额峰隆起,上颚端稍直,前胸背板中区毛约20根,头部黄褐色 |
群体小而分散,蛀蚀木材成不规则的坑道危害部位多为近地面潮湿木构件,如木柱脚、地板、搁栅等 |
2-4月中午前后闷热的天气分飞 |
江苏、上海、浙江、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湖南、海南 |
黑翅土白蚁 |
头部卵圆形,上唇舌状,左上颚端较弯,内缘中段前具一明显小齿,头部深黄褐色 |
筑巢于地下1-2米,主巢附近有菌圃,危害堤坝、农作物、林木和室内外木结构。危害高度多在2米以下 |
多在4-6月傍晚天气闷热或暴雨时分分飞 |
约在北纬35°以南诸省和香港 |
黄翅大白蚁 |
兵蚁分大、小二型。大兵蚁:头部似长方形,上唇舌状,唇端白色透明,上颚端较弯,左上颚中点具数个小缺刻。小兵蚁:头部卵形,上颚端较细、直,头部深黄色 |
近似土白蚁。泥被泥线较粗大;偶而入室,破坏木结构的强度甚大 |
4-6月凌晨2-5时分飞,分飞孔凹入地面 |
广布于中国南方诸省和香港 |
铲头砂白蚁 |
头部近方形,额前缘中央凹口深刻,额面和上颚基间成钝角,触角上下方2个颊瘤明显,头部黑色混赤褐色 |
群体在木材中蛀成不规则的坑道,不钻出木材活动,粪便沙粒状,不断从木材表面小孔推出巢外成沙堆状,在木建筑中为害梁、柱、门、窗、家具等硬质木材,但常见蛀害野外阔叶树材 |
4-6月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分飞 |
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云南、海南 |
二、白蚁的防治
防治白蚁和防治其他虫害一样应贯彻“预防为主,综合治理” 的方针。这样,白蚁为害才能控制。
1. 建筑白蚁预防
a. 消灭长翅成虫。在白蚁分飞季节,用扑杀、灯光诱杀和药杀方法消灭长翅成虫,即能控制种群的扩张和新的白蚁群体产生。
b. 建筑设计、施工中的预防白蚁措施。如做到以下几点,能基本上消除乳白蚁和散白蚁的生存条件,免除建筑物的隐患:
(1)房屋设计时,对易受害的木构件应从设计上采取通风防潮措施,保持木构件含水率在20%以下。
(2)做好室内外的排水设计,保持地面干燥。
(3)做好建筑物的地下室和首、二、三层,应减少使用木构件。
(4)卫生间、厨房、水管等近水源的部位,应采用实心墙体结构,并避免使用木构件。
(5)底层楼梯下部不宜做封闭间使用。
(6)必须做好屋面防水。
(7)建筑物屋面的变形缝必须做好排水,以防雨水下渗。
(8)无地下室的建筑物首层所有木柱、木楼梯、木门框等木构件均不得直接接触土壤,应做垫层并使木构件与潮湿环境隔离。
(9)地下室通往室内的电缆,应置于电缆沟内,用支架承起,支架不能使用木、软塑料等易被白蚁蛀蚀的材料。
(10) 建筑物宜选用密封性较好的门、窗、以阻止白蚁分飞季节飞入。
(11) 建筑物兴建之前,应先对建筑场地进行蚁害调查,摸清附近有无白蚁孳生地,发现蚁巢后,应及时进行治灭处理。建筑场地上的树桩、朽木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刨花、碎板、纸屑模板及一切含有木纤维的物品必须清理干净。
——摘自《深圳市有害生物防治上岗培训教材》